3月25日,學院組織由院領導、院學術委員會委員組成的評審小組,對全院首批建設的15間科研共享實驗室進行建設和使用情況績效考核。
評審會上,實驗室負責人逐一進行PPT陳述,就15間共享實驗室的固定資產、承擔課題、成果產出、開放共享等建設使用情況以及支撐研究生培養(yǎng)的情況進行匯報。評審小組通過聽取匯報、審閱材料和現場質詢對各共享實驗室的建設績效進行綜合評分,同時給出下一步建設的改進意見建議。
評審結束后,學院黨委書記盧嬋江書對各共享實驗室建設所取得的豐碩成果表示肯定。盧嬋江指出,作為學科發(fā)展最核心的要素,科研場地嚴重不足已成為制約我院快速發(fā)展的瓶頸,同時極大影響教師的個人發(fā)展和研究生培養(yǎng),因此成為我院教師普遍的“急難愁盼怨”問題,亟待學院黨委破解。同時,我院專任教師每年以平均8人的速度引進,為保障教師開展科研對場地的需求,學院將進一步構建全院科研用房分配、科研實驗室開放共享、實驗室規(guī)范管理、科研實驗室建設績效考核等保障機制,形成規(guī)劃合理、開放共享的學科發(fā)展空間布局以及公平公正、優(yōu)勝劣汰的良性競爭格局。盧嬋江要求各共享實驗室繼續(xù)強化實驗室管理,充分發(fā)揮共享實驗室對我院學科發(fā)展、科研、人才培養(yǎng)等方面的支撐作用,以打造“大團隊、大項目、大成果”為目標,力爭在平臺建設和成果轉化等方面取得突破。
學院通過近兩年時間的場地騰挪和空間改造,騰空出約1300平米,并于2022年5月通過面向全院教師組織公開評審,批準建設首批15間共享實驗室。本次共享實驗室建設和使用績效考核正是為了啟動學院第二批共享實驗室的場地分配和建設奠定基礎。
學院將繼續(xù)在頂層設計上下功夫,緊扣學院學科發(fā)展的需要,持續(xù)做好科研用地規(guī)劃和共享實驗室的建設,充分整合利用有限的場地資源,形成全院結構更加合理、能力更加突出的學科發(fā)展矩陣,助力我院智能制造、新能源載運、亞熱帶智能農機三大方向的團隊建設和成果產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