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來,男,19級機械工程博士,中共黨員,師從朱紀洪老師。
發(fā)表論文及發(fā)明專利情況
科研心得
科研是對未知領域的探究,科研不是單打獨斗,科研是一個不斷交流與碰撞的過程。
張金來說到:“博士班一般只有十幾個人,咱們機械工程學院博士班的年齡差距比較大,能從大哥大姐身上學到不少東西,同時學術氛圍也比較濃厚?!?/span>
每個人都有值得他人學習的地方,在科研的道路上難免磕磕碰碰,也許在不經(jīng)意間的聊天或者交流中,就能讓自己少走許多彎路;在偶然的學術探討中,許多難題就能迎刃而解,碰撞出新的火花。
談到學習方法和學習心得時,張金來說到:“興趣是最好的老師?!?/span>
做自己該做的事情,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讓自己的進步成為快樂,作為一名科研工作者,需要我們不畏艱難,乘風破浪,鍥而不舍,讓科研成為社會前進的推進力。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勇于挑戰(zhàn),敢于創(chuàng)新,讓科研成為生活中的樂趣。
對于讀博,張金來學長給出了如下建議:
①首先,讀博要明確自己的動力。正如之前所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找到學習的目標,才能在博士生涯中專心學習和提升自己,而不要在讀博之后才開始迷茫。
②其次,博士學者是具有獨立研究能力的學者,所以這要求我們具有更強的學習能力和科研能力。如果說在研究生期間還需要導師來督促你學習科研,讀博就必須要求自己積極主動的同老師溝通交流,因為你不僅是老師的學生,更是老師的助手、合作伙伴。
③讀博是一場3-5年的磨練,要耐得住看論文的寂寞和做研究出現(xiàn)困難的痛苦。
④有讀博的打算的話,最好趁早準備。在研究生期間努力做科研為以后讀博鋪好路,多發(fā)高水平論文和專利,多參加研究生比賽,也便于以后讀博找導師。
感謝張金來學長的分享!
通往成功的路上并不擁擠,我們都在為夢想顛簸,也許追夢的路上會磕磕碰碰,但努力總會綻放屬于自己的光芒。希望我們都可以成為一名有家國情懷、勇于擔當使命的新時代青年。